共同努力 共谋发展 共享美好
  
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宁夏日报|听,迈进全国第一方阵的宁夏足音——向“高”而行建设美丽新宁夏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 | 作者:共享集团 | 发布时间: 2024-01-24 | 372 次浏览 | 分享到:


宁夏主要经济指标连续7个季度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份沉甸甸、分量足的高质量发展答卷,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回望2023年,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宁夏。

在宁夏,全国首台超大型采煤输送装备、首套特大型风电轴承装备、首条氮化铝全产业链、首批高产长寿奶牛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在宁夏,全球首次发现的耐碱基因研究成果,入选全国十大科技新闻。

在宁夏,全球最大的工业级铸造砂型3D打印机,荣获“全国铸造装备创新奖”。

在宁夏,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团队,荣获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这真的是宁夏?这真的是宁夏!

就是这些高光时刻、这些领跑争先,汇聚成气象万千的奋进宁夏。

银川威力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精密减速器研发生产项目车间,智能化机器人进行搬运作业。该公司自主开发的行星齿轮减速器装配流水线为行业最快。

新质生产力,如何炼成?

2023年,“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抓好科技赋能、做好精智文章、谋划未来产业,进而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怎样抓好科技赋能?未来产业又是什么样?走进两家企业,让我们一探究竟。

宁夏共享集团,把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作为企业的新质生产力: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世界一流,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世界领跑,智能制造及服务行业领先。当前,共享集团已经建成了7座铸造3D打印数字化工厂、10余条3D打印生产线,为100余家行业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解决方案。

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共有400余名员工,其中研发团队占60多人。企业通过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为比亚迪、东风本田、中国一汽等多家企业定制了1500多条自动化生产项目,并通过远程主动服务平台提供增值服务,通过加快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工业融合、大数据技术与工业应用的集成应用,直接向最终端客户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在巨能公司厂房里,有一条横幅很醒目,上面写着“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

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只要解放思想、打开脑洞、敢闯敢干,宁夏也能、也行!

新质生产力,“新”的关键就在于创新驱动,“质”的锚点则在于高质量发展。

“对企业来讲,如果我们还躺在过去,不管我们再怎么努力,停留在传统的都会被淘汰。现有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我们就是要提质降本增效,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用新的生产力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搭上数字产业化这趟车。”自治区人大代表、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凡认为,未来十几年,制造业和企业发展的风口就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企业的创新转型和发展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确定目标并长期坚持,专注实业,做精主业。

彭凡向工业实体企业提出建议,企业要找到不同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例如,专注于产业链上某个环节的中小企业,可以做专业化、工序企业化等专精特新;大规模的企业打造产业链竞争力,实现批量化规模化发展;还有一些企业可以向服务化、平台化发展等。

“我们要向阳而生、向‘新’而行,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奋力奔跑。”彭凡表示。

听,这就是宁夏单项冠军企业的脚步,越走越远。

宁夏协鑫光伏5GW颗粒硅N型单晶示范项目现场,一排排崭新的单晶炉整齐排列。该项目使用的颗粒硅被誉为协鑫的“黑科技”,用于“双碳”的空间更大,成本更低。

产业新动能,如何塑造?

产业,最能体现高质量发展成果。

产业新动能,如何塑造?答案在于:做好特色产业的“加法”、低端产业的“减法”、高端产业的“乘法”、落后产能的“除法”,加快建设有特色、有效益、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也就是要“老树发新芽、小树变大树、独木变森林”。

对于塑造农村产业新动能,自治区人大代表、西吉县马建乡党委书记马爱萍这样理解:要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做好“特”“新”“优”三字文章,推进产业发展实现提档升级、提速进位、提质扩容。

这几年,马建乡正是靠着特色产业,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奔跑:做好“特”字文章,立足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小秋杂粮种植传统产业的内在潜力,深化与龙头企业产学研合作,研发出“杨绿糜子垫”,将传统产业打造成品质优、品牌强、效益高的特色产业,激活传统产业新动能;做好“新”字文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乡土文化+生态旅游”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兴产业,助推新兴产业强优势;做好“优”字文章,全产业链布局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巩固提升“出户入园”集中养殖园区成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不断做大产业规模,练就优势产业“硬脊梁”。

“把牛养好,一家不愁收入!”马建乡白虎村村民马正宝从靠经验喂养到主动学习科学养殖技术,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马建村村民牛建平则是种植养殖结合,让收入有了“双保险”:“日子越过越红火,干劲也越来越足!”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始终牢记‘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马爱萍说。

1月23日,自治区人大代表、银川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党成信心倍增。

年产1亿千米金刚线项目建设启动、巨能机器人和威力传动成功上市……

这些来自银川经开区的亮点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基础,产业发展是关键。

2023年,银川经开区全力推动产业“链式”突破、“群式”提升,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努力在园区形成“环环相扣、链链相连”的产业格局。

在新材料领域,纵向延链和横向配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成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单晶硅棒和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形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光伏材料生产基地。

在装备制造领域,引进实施威力风电增速器、舍弗勒汽车轴承、乔锋数控机床、联创5G智慧电动城市等一批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协作配套水平加速向中高端迈进。

在大健康领域,推动快消食品、奶制品、枸杞深加工、医用新材料、中药制品等细分领域的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攀升,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在数字经济领域:积极引进人工智能服务器、存储器等算力硬件设备制造项目,培育数据标注、算法训练等产教研融合业态,累计培育国家、自治区级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各类试点示范项目120余个,聚集数字企业500余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50亿元……

“在对今年工作的安排部署上,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对‘加力推进新型工业提质增效’作出部署,这些都是重大利好政策。下一步,我们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努力为全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出新的贡献。”党成告诉记者。

看,这就是支撑宁夏经济增长的动能,越来越强。

怎样抓住“硬道理”,形成“硬实力”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2023年,宁夏全年重大亮点,就是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为历年最好。

2023年,宁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增速全国第五。

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样的成绩,是在2022年高基数情况下,特别是在三重压力、疫后恢复等不利因素集中叠加影响的特殊条件下取得的。

这些指标的变化,既体现了发展速度与规模的增长,更体现了发展质效与格局的提升。

这些数字背后,不仅凝结着全区人民的辛勤付出和拼搏奉献,也是今后我们发展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

宁夏高增长的“形”凸显、高质量的“势”已成,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势凝聚人心、基础鼓舞人心、机遇振奋人心。

“2024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突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自治区人大代表、自治区发改委主任李郁华表示。

李郁华告诉记者,今年,要坚定不移发展实体经济。统筹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围绕报告提出的产业链升级工程、制造业集群发展工程、产业园区提质升级工程,推动高性能金属、储能材料、硅基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建链项目建设,重点培育现代化工、新型材料、2个2000亿级产业集群,构建装备制造、数字信息、轻工纺织3个1000亿级产业集群,创建宁东基地2000亿级园区。坚定不移加大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进力度,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体系整体效能,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6%以上。

同时,坚定不移加快科技创新,聚焦优势特色产业,组织实施重点科技攻关,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科技成果应用,把产业发展建立在科技支撑之上。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积极推进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坚定不移优化产业生态,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市场主体培育体系,激发各类企业发展动力和活力,加快建设有特色、有效益、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回眸,宁夏不断向前,把艰难和挑战转化为对未来的坚定,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眺望,目标从来就不遥远。一步步,一天天,让我们只管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给时间。

(宁夏日报记者 周一青/文 王鼎/图)

短评

循着高质量发展的鼓点坚定前行

“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突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从政府工作报告到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从专家建言献策到干部群众、企业家的场外声音,“高质量发展”屡屡成为关键词、高频词,再次凸显了其重大战略意义。

高质量发展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宁夏的发展画卷最有说服力。无论是去年经济增速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多项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为历年最好,还是新时代以来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区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等产业声名鹊起,一大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宁夏企业成为行业领跑者……这无疑证明,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唯有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抢占竞争制高点、塑造发展新优势,才能更好掌握战略主动、破解各种矛盾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使宁夏在全国竞相发展的态势中争先进位、弯道超车,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奋斗目标。

辉煌过去得益于高质量发展,美好未来还要依靠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区虽坐拥高质量发展的“形”与“势”,但前路既有千帆竞发的激烈竞争,也有不断涌现的困难挑战,可谓荆棘丛生。当此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时期,怎么办?唯一的答案就是——向高质量发展要动力、要效益。只要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抓住“硬道理”,让高质量发展由观念共识变成集体奔赴、从星星之火变成满天繁星,坚持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定位高质量发展,坚定自觉用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就能攻坚克难、抢抓机遇、实现突破,开创宁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回首过去,方向愈发明确,体会更加深刻;展望明天,思路愈发清晰,信心更加坚定。循着高质量发展的鼓点坚定前行,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两会工作安排走深走实,宁夏的2024、宁夏的未来,肯定精彩。(虎权)

委员说

刘雨委员:把先进技术产业 引进来留下来做起来

新质生产力,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词语。

新质生产力是指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

宁夏如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刘雨委员建议,我区应加强引技引企引智,在合作和引进的基础上培育壮大宁夏科技型企业,并支持科技型企业利用外部科技资源做大做强。同时,深化科技交流合作,持续打造创新平台,用好用活用足部区合作、东西部合作机制,不断健全适合宁夏科技创新“土壤”的项目、人才落地长效机制,将东部先进技术产业引进来、留下来、做起来。支持和鼓励区内各类创新平台联合区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特别是对新型材料、绿色能源、尖端医疗、疾病防治、生物化学等能够显著增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实力、促进新质生产力提升等领域给予有力支持。

刘雨委员建议,持续聚焦和跟进新一代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把生产和研发契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在人工智能、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等产业和研发领域,鼓励研发机构和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以及对技术路线、应用场景的“试错型”探索,精准“选种”、精心“播种”、悉心“育种”、用心“培苗”,培育能够在宁夏生根落地的未来产业。(宁夏日报记者 杨超)

虎久强委员:努力打造地理标志 产品区域品牌

枸杞、滩羊、葡萄酒、冷凉蔬菜等都是宁夏知名的地理标志,也是宁夏重点扶持的产业。这些地理标志体现了浓厚的区域特色,彰显的是优良品质,也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利器。走向市场的“金字招牌”。宁夏地理标志资源丰富,资料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宁夏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数量达60个,较2008年增长近200%,形成了一批全国知名的地标特色产业。

“总体来看,我区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发展仍受到产业规模总体偏小、加工转化能力较低、市场培育不够等制约,如何强化地标‘金字招牌’赋能宁夏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亟待相关职能部门积极推进。”虎久强委员建议,农业农村等部门要加强地理标志相关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组织建立地理标志人才智库,深入挖掘地理标志资源;各地应指导各县(区)加强地理标志资源储备,对于具有潜在发展条件的地理标志产品,建立可注册、需保护地理标志资源保护名录库,为相关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虎久强委员建议,要推动地理标志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有机结合,探索建立“地标小镇”“地标驿站”“地标示范村”等可视性地标载体,更好地引领地理标志产业辐射带动我区乡村振兴。推动形成“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生产基地”的一体化产业链条,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努力打造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使地理标志产业产品成为提高产业竞争力、擦亮区域名片、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日报记者 李锦)

专家议

打出组合拳 提信心促发展

推动转型升级、提升单位效益,是宁夏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突破的重要课题。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的总体布局,为我区产业未来发展锚定了方位、指明了航向。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2023年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单列一节梳理总结,并在2024年工作安排中着重谋划,打出了一套“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求新求变”的组合拳。农业方面,坚持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作为底线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尽快实现农产品由“品质好向卖得好”转变;工业方面,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任务,部署实施产业链升级、制造业集群发展、园区提质升级“三大工程”,提出力争到2030年工业及制造业实现“两个翻番”这一振奋人心的目标;服务业方面,坚持传统消费、新型消费、文旅消费的协同促进、融通培育,不断提升旅客驻留率、回头率,增加客流量、消费量,齐心协力推动宁夏的美食美酒美景红火起来。

这些有明确目标、有可行抓手、有务实举措的布局安排,让广大群众对我区的产业发展更有信心、更加期待,也将凝聚起塞上儿女以实干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自治区政府研究室 赵方宇)